《螢光魚解析》血管螢光魚 為舊藥除惡名

【聯合報╱本報記者張耀懋】

 

可發出螢光的魚眼,方便觀察藥物對眼球的作用。 圖/蔡懷楨提供

一條魚也可以改變藥物的發展,甚至將救人無數。

 

2002年動物學家Lawson and Weinstein首度在斑馬魚內皮細胞的基因內接上綠螢光基因,並送入斑馬魚胚體內,幾天後,一條能顯現體內河泊交縱發光網絡的螢光斑馬魚誕生了,從此,觀察活體生物血管生成狀況再也不是難事。

 

沒多久,日本科學家利用血管螢光魚技術,轉殖至稻田魚,繁殖出血管螢光稻田魚,並證明「沙利竇邁」如何造成畸形兒。

 

沙利竇邁原本是被開發出來抑制孕婦孕吐的新藥,一開始甚受歡迎,慢慢地,醫師發現,許多服用沙利竇邁的孕婦生下了沒有手足的畸形兒,許多對藥廠的損害賠償訴訟持續進行了很多年,這藥從此消失在市場中。

 

日本科學家從血管螢光魚的動物實驗中清楚地觀察到,服藥的血管螢光魚的胚胎在手足形成時,手足的血管受藥物的抑制無法發育,以致手足得不到血管輸送血液與養分而萎縮成了畸形。

 

沙利竇邁因藥害停售下市多年後,它可以抑制血管生成的特性卻引起藥廠的新興趣,因為在癌症治療上正需要有一種藥物可以抑制血管生成,若可以切斷這條輸送養分的臍帶,等於切斷癌細胞的養分供給,於是在血管螢光魚的助力下,再重新安全試驗改良,沙利竇邁終於可以重出江湖,成為對抗癌的新利器。

 

除了應用在血管螢光上,蔡懷楨發展的心臟螢光斑馬魚,則與三軍總醫院合作,希望可以找出藥物作用在心臟的過程與效果。科學家今年打算發展眼球螢光魚,了解細胞骨架的組成與細胞核遷移的過程。

 

 

(轉)http://mag.udn.com/mag/campus/storypage.jsp?f_MAIN_ID=12&f_SUB_ID=1219&f_ART_ID=163935

 


 

《螢光魚解析》必學單字大閱兵

 

【聯合報╱本報訊】

 

Danio rerio 斑馬魚

embryo 胚胎

ventricle 心室

fluorescent protein 螢光蛋白

jellyfish 水母

stem cell 幹細胞

medakafish (ricefish)稻田魚

kryptopterus bicirrhis 玻璃貓魚

 

延伸閱讀

1.生物技術與基因工程圖解小百科/Schmid,R.D/科學出版社

2.遠見雜誌2006年3月號:創意變黃金/遠見雜誌

3.科學人7月號/2005/暫時停止生命/科學人雜誌

 

 

(轉)http://mag.udn.com/mag/campus/storypage.jsp?f_ART_ID=16393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