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行捷徑》第一步 考取認證 

  聯合新聞網 2008/03/24 


  有意到國外教華語的人,如何搶搭上這波全球中文熱?考取教育部辦理的「華語教師認證」,是證明自己能力、專業最直接的方式。

  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華語中心主任林 娟表示,華語教師認證考試有筆試及口試,口試部分有「國文」、「華語文教學」、「漢語語言學」及「華人社會與文化」四科;口試則測驗華語口語與表達。

  但是這項認證僅限台灣,在國外不見得能發揮作用。林 娟說:「拿到認證是加分,但不等於保證。」她建議,想踏出台灣就要去了解各國情況,「因為各國對華語師資要求不一,例如在加州要當教師,要通過CBEST、CSET檢定考試及修畢教育學分,取得加州教師證;有些國家也要求老師須考取當地的認證,因此應該先對想去的國家規定有所了解。」

  除了考取認證,「參加各大學開辦的華語師資班」也是一個途徑。但是林娟強調,「學習」跟「真正實戰」畢竟不同,她建議華語師資不但應具備第二外語的能力,還應該多累積「教學經驗」、爭取各種教學機會,「雖然台灣人大多不喜歡到東南亞教華語,但我認為,只要有機會就該去試試!也可以先實習一年、再轉任正職。」甚至當做前往歐美地區教華語的跳板。

  在個人特質上,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秘書兼師資班助教林彥廷表示,要到國外教書,「開朗」很重要,尤其面對的是較直率的西方學生,老師要有面對批評的勇氣,「如果能在當地修習『課堂經營』這門課,幫助會很大!」

  林彥廷說,華語老師在教學方式上也應調整。例如東方學生問老師問題,若老師未仔細思考就隨便以某個答案搪塞,學生可能會覺得「老師反應很快、很厲害」;但西方學生卻寧願老師回答「等我回去查完資料再回覆你正確的答案」,而不希望老師隨便回答。

  其次,中文老師應積極學習。林彥廷說:「每一個學生給你的經驗都是獨特的,要用心感受這些經驗,才能讓自己的華語教學成長更快。」 

  「也要很有敏感度,所謂敏感度,是對學生需求的敏感,才能在教學不順中找到問題癥結。」林彥廷說,察覺各國語言習慣的不同而因應各學生需求,就是敏感度的表現。例如中文的「我今天去看電影」,到了英文就成了「我去看電影今天」,而在日文中則是「今天我電影看」,如果一個中文老師夠敏感、夠貼心,就不會讓這些語言習慣干擾教學。

  「發音標準」也是華語老師必備的能力。林彥廷說,「說的國語一定要標準,雖然不一定要京片子,但一定要清晰正確。」他舉例,有些華語師資甄選會特別要求應試者寄上朗讀一篇文章的錄音帶,做為錄取的考量標準。 

  具備了這些條件後,就可開始為出國作準備。林彥廷說,第一步要先確認「想去那裡」,可事先評估該地環境、水平、教學生涯規劃,再來確定,若能精準到「去那個城市」會更好。

  設定目標後,就可直接找當地學校機構的網站,看看有無職缺釋出,或是透過當地認識的人脈,幫忙找尋機會。接著便要估算生活費等成本、設定自己一天要教幾小時,才能瞄準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。 



【2008/03/22 經濟日報/郭玫君】 (轉)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